立秋已過,中醫普遍認為夏秋交界雨水較多,濕氣重,人也容易患病。在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“六淫邪氣” 中,中醫最怕濕邪。很多人都知道,濕氣與人的飲食有關,現代人喜歡吃肉,吃的食物里有污染,運動量少,身體陰盛陽虛,濕邪內郁。
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難受,長期這樣,脾胃受到傷害,在中醫上來說,脾是運化水濕的,脾受到傷害,水濕不能完全運化,就在身體內堆積。所以,有時候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,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。
可是,你是否知道,濕氣的產生往往不僅僅因為飲食,在生活上,一些不注意的習慣都有可能導致濕氣的入侵,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久坐不運動
現代人工作繁忙,工作8小時內都是對著電腦,回到家后,也是一直坐著看電視,缺乏運動。長期坐著會讓人的腦供血不足,腦供氧和營養物質大量減少,就會覺得全身乏力,記憶力下降,失眠多夢,嚴重者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,頭痛,頭暈等病癥。
衣服穿得過少
這點比較好理解,在夏天,總是可以看到很多MM短裙短褲逛街,再加上喜歡喝冷飲,寒濕便潛藏在身體內。到了冬天的時候,你可以在路上仍然見到很多愛穿很少衣服的人,這樣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。其實,尤其是在冬季,全身都要注重保暖,洗澡的水不要太冷,洗頭后及時吹干,夏天也不要一味的貪涼。
睡眠時間不足
在中醫角度來說,睡眠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,脾虛就容易產生濕邪,有些人睡不夠后,眼袋特別深就表明此人脾虛嚴重。睡眠時間充足了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,工作起來也更加有活力。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,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。
吃東西口味重
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,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、均衡飲食。油膩、過咸、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腸胃悶脹、發炎。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,加重炎癥反應。
大量喝酒
從中醫上來講,酒助濕邪,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,更不能借酒澆愁。這是讓濕毒更加肆虐的關鍵因素。
居住環境不通風
如果長期住在不通風的環境里,就會導致體內的濕氣加重,所以,每天要定時開窗透氣,特別是遇到南方的雨水潮濕天氣,更加應該注意這些細節。
那如果體內有濕了,該怎么去除呢?下面是一些小竅門
1.運動出汗可以幫助體內去濕
2.每天吃三片姜,姜能助排寒排濕
3.用艾灸,點燃艾草對著關元穴熏
4.每天都喝薏米紅豆粥
5.注意正常的作息時間,保證飲食清淡。
6.條件允許下應該在室內多曬太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