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方面表示,帶有強制性的新建住宅精裝修質量國家標準將在年內出臺,屆時將有望改變目前“精裝房”質量監管無統一標準的局面。

近年來,隨著大型外來開發商的不斷進駐,中山市內帶裝修房源數量也在不斷增多。有關精裝房甲醛超標、建材質量等業主投訴近兩年來也經常見諸報端。新標準的出來對市民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,意味著以后精裝房收房將“有規可依”。
■質量投訴陷“無理可依”尷尬
今年年初,安信地板曝出的毒地板事件一時間席卷全國,其中安信的合作方——萬科地產全國旗下多個項目因采用了該品牌地板,一時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的位置。其中,中山萬科城市風景、萬科朗潤園等多個項目都被質疑出現甲醛超標的情況。雖然最終的檢測顯示情況并不嚴重,但隨后多家開發商在售樓盤曝出的衣柜紙板門、涂料門投訴事件,讓社會輿論對于精裝房質量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同時,記者回顧過去一年間走訪市場發現的情況顯示,除了不同樓盤精裝房出現各種各樣的裝修問題外,如今困擾購房者最多是如何界定精裝房質量標準。而這也正是整個精裝房市場的“法規空白”。
一位有不愿具名的裝修業界人士向記者透露,關于什么是“精裝房”,目前國家還沒有一個具體標準。裝成什么風格、選擇什么材料,驗收標準、流程等完全由開發商自己通過與消費者指定合同來定。這意味著同樣打著2000元/平方米裝修標準的精裝房,其交樓標準完全是可以南轅北轍的。購房者一旦遇到不一樣的交樓標準,只要購房合同中沒有清晰標注,即便投訴也會陷入“無理可依”的尷尬。
■業內認為質量監控有漏洞
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,以早前國內的衣柜“紙板門”事件為例,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開發商在工程采購競相壓低價格,板材供應商在保證一定的利潤的前提下,降低產品的質量的情況就在所難免。開發商和供應商的利益博弈中,開發商有“張良計”,供應商有“過橋梯”,承受后果的只能是消費者。于是,在精裝修房中,開發商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并不鮮見。
“精裝房主要由建材采購、現場施工、驗收檢測三部分組成。如今一個精裝修樓盤,同時開工的精裝房數量少則幾百套,多則上千套。在這個過程中,即便再優秀的施工團隊,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建材、人工操作等方面的質量誤差、瑕疵,這是任何正常施工中都會出現的情況。因此房屋裝修質量的后續完善主要靠驗收檢測這個環節。”一位負責人指出,由于質監部門對裝修質量的驗收檢查力度不足,而業主又沒有全面檢查的能力,只能看看表面,因此很多問題往往難以在收樓前就被檢測出來。
■新國標出臺備受關注
記者發現早在2002年,建設部曾出臺過《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的實施細則》,鼓勵取消毛坯房,推行精裝修房。該細則提出“精裝修住宅在交房屋鑰匙前,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,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成”。但這個細則并未涉及材料選擇、質量控制等方面細則。業內人士認為,國內精裝房的發展方向與港澳、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的房地產發展趨勢是一致的,現在缺的只是一種規范。而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最新消息,帶有強制性的新建住宅精裝修質量國家標準有望年內出臺。據了解,目前報到住建部標準司的送審稿將具體規定到墻面、地面、防水、門窗等精裝各分部分項,廚衛精裝標準也進行了明確指定。
該標準規定,將從兩個階段介入精裝驗收,一是在主體工程完工后、裝修公司進場前,進行交接層面的驗收,以保證裝修基層和部品部件的銜接。這一階段將有住宅開發方、裝修公司等多方面介入。第二階段的驗收則是對精裝工程的最后驗收。相關標準規定也更為細致。另外,標準規定精裝驗收將逐套入戶進行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中心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,該標準屬于國家標準,帶有強制的性質,而非推薦標準。
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